專家齊聚研討PSMA PET與多元生物標記應用精準醫療助攻早期診斷
根據健保大數據報告,2024年攝護腺癌的發生個案為9,858人,死亡個案為1,897人,是男性第三大癌症,更是近年來癌症增加比例最高的癌症。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與年齡密切相關,男性在40歲之後即有風險,且隨年齡增加罹病率逐漸上升。唯有及早發現、採取個人化精準治療,才能有效提升治療成效與病人生活品質。
精準診療新進展PSMA PET與生物標記受矚目
為推動精準醫療在臨床的應用,「疑似攝護腺癌之精準診療進展:PSMA PET影像與生物標記的全方位」研討會於11月8日舉行,由台灣新創醫療學會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共同主辦,邀集國內臨床與學研專家齊聚交流,共同探討最新診斷技術與臨床實證。
研討會由童綜合醫院歐宴泉院長主持,與會專家包括高雄榮總泌尿科林子平醫師、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洪嘉辰醫師、核醫科曾能泉主任、雙和醫院崔克宏副院長、北醫臨床醫學研究所陳冠州所長、台大醫院泌尿科董牧喬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陳浩瑋醫師及中國附醫泌尿科黃志平主任等。討論主題涵蓋PSMA PET影像技術、Micro Ultrasound與高精準攝護腺健康指數(PHI)等新興工具在全方位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臨床試驗PSCAN揭示新方向18F-PSMA-1007提升診斷準確度
歐宴泉院長與洪嘉辰醫師介紹童綜合醫院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PSCAN」,針對PSA值介於4–20 ng/mL之疑似攝護腺癌患者,評估使用18F-PSMA-1007能否協助更精準定位攝護腺內可疑病灶。初步結果顯示,18F-PSMA-1007可有效提升活檢成功率、降低重複侵入性檢查的機率,並提供高解析影像資訊,診斷精準度可媲美核磁共振造影(3-T MRI)。
核醫科曾能泉主任亦分享其在PSMA PET影像判讀的經驗,並比較Ga-68與F-18標記PSMA示蹤劑的臨床特性與優勢。他指出,18F-PSMA-1007在影像清晰度、分布穩定性及臨床操作便利性方面表現優越,能為疑似攝護腺癌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
建立早期診斷共識 推動精準醫療落實臨床
專家一致認為,隨著攝護腺癌患者逐年增加,推動攝護腺癌納入國健局第六癌篩檢與早期介入診斷的觀念刻不容緩。PSMA PET影像及多元生物標記的整合應用,將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決策提供更多依據與工具,協助疑似患者更早獲得正確診斷,進而提升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
此次研討成果展現台灣醫界在精準醫療領域的前瞻實力,也為國人健康帶來實質助益,推動台灣在男性癌症早期診斷與個人化治療的持續進步。

- 由新創醫療學會理事長暨童綜合醫院歐宴泉院長(右四)率領泌尿科與核醫科專家齊聚,研討PSMA PET與多元生物標記應用。照片由台灣新創醫療學會提供。

- 由新創醫療學會理事長暨童綜合醫院歐宴泉院長(右四)率領泌尿科與核醫科專家齊聚,研討PSMA PET與多元生物標記應用。照片由台灣新創醫療學會提供。